
嚙齒類動物臨床實驗結果
來源:未知 |發布時間:2022-12-09 14:10|點擊:次
嚙齒類動物臨床實驗結果
本實驗研究獲徐州醫科大學倫理委員會審批。實驗在徐州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完成。隨機選取新西蘭大白兔30只,性別不限,體質量2.0~2.5 kg,飼養1周后,以抽簽法將動物隨機分配為實驗組和對照組,每組15只。使用3%水合氯醛以3 ml/kg劑量對實驗免進行腹腔注射麻醉,起效后常規備皮、消毒鋪單。取兔左膝關節外側長2 cm切口,顯露股骨遠端,于側副韌帶與腓側韌帶之間中點處,平行膝關節橫軸鉆直徑約8 mm、長約10 mm圓柱形骨缺損,以生理鹽水沖洗創面,清除骨屑和凝血塊,以干紗布填塞,使骨面保持干燥。

實驗組植入預先制備的個性化BTCP仿生骨支架,對照組不植入任何材料,之后逐層縫合深筋膜、淺筋膜和皮膚。術后分籠飼養,每天肌肉注射青霉素10 x104 U/kg連續3 d。觀察術后實驗動物的飲食、活動及傷口情況。在術后第4、8、12周對兩組各5只免行麻醉下手術,分別對實驗組免植骨部位和對照組免骨缺損部位進行取材,以10%甲醛溶液固定,常規脫鈣、脫水、石蠟包埋、沿垂直方向切片和HE染色,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有無炎性反應、骨組織長入以及材料降解情況。
四、標本組織學評價
依據光學顯微鏡下所見采用Lane-Sandhu組織學評分方法(表1)對實驗組免術后植入B-TCP仿生骨支架部位和對照組兔術后骨缺損部位的骨愈合情況進行評價。
五、統計學處理
采用SPSS 15.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。數據以x土s描述,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,檢驗水準o=0.05,P<0.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。

結果
一、B-TCP仿生骨支架的形貌和結構特征
BTCP仿生骨支架的大體外觀結構均與設計形態接近,直徑為(7.890.07)mm,高度為(9.97土0.08)mm;表面及內部可見類似于骨組織的結構形態,小梁交錯連接,中間孔隙相互連通,大孔的周圍布滿更小的微孔,小梁直徑5~50 um,其間較大孔道內徑為(223.02 18.20)(200~300)um,微孔內徑為(15.060.09)um,孔隙率為(65.10土1.38)%,與設計參數接近,差異無統計學意義(P>0.05)。BTCP仿生骨支架具有較好的貫通結構,與骨骼結構形態有極佳的相似性,且無明顯收縮形變,各項大體形態參數值見表2。
二、B-TCP仿生骨支架的生物力學強度B-TCP仿生骨支架平均最大壓縮強度為(3.83+0.65)MPa(表2)。B-TCP仿生骨支架壓縮應力-應變曲線的第1個峰為支架的抗壓強度。由第一主應力分布云圖可見,當第一主應力作用時受力最大的部位是材料中部。
上一篇:寵物醫院器械設備都有哪些?
下一篇:嚙齒類動物實驗結果討論